在2025年11月20日(周四)12:30-13:30,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主办的首都金融论坛第216期暨论文研讨班第338期在明辨楼304顺利举行。本次研讨活动以Mispriced Green? Climate Regulation and Takeover Opportunities为核心主题,特邀中央财经大学创新发展学院、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教授倪骁然教授担任主讲人,学院师生通过线下参与的方式,围绕气候管制政策如何影响公司控制权,以及气候治理领域的相关概念和资金支持问题展开深度学术交流,会议由陈里璇老师主持,金融学院张璐、徐新扩、马思超、刘贤达、刘怡君老师及研究生共同参与,现场氛围热烈,互动研讨氛围浓厚。

当前全球气候政策正从 “减排优先” 向 “适应与减排并重” 转型,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官方框架将气候变化影响划分为多层维度,倪教授团队的研究聚焦企业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提升机制,选择并购市场作为核心研究场景,既因并购是资源配置的 “高效试验场”—— 遵循 “大鱼吃小鱼” 的市场规则,能直观体现资源向优势主体集中的优化过程,也因从公司金融视角出发,可通过单笔并购交易的细节分析,精准捕捉投资效果、支付方式、企业合作决策等微观行为,为解析气候政策下的企业战略选择提供颗粒度更细的实证样本。
研究首先厘清了气候风险的两大核心维度,其一为“暴露度”,由地理位置等客观静态因素决定,反映地区先天受气候变化冲击的程度,比如沿海地区因海平面上升风险,对气候变化的暴露度显著高于内陆;其二为“敏感度”,由老龄人口占比等现实动态因素决定,衡量地区或企业后天应对气候冲击的能力,例如老龄人口密集的区域,在自然灾害中的响应效率和抵御能力往往相对较弱。在此基础上,团队重点对比了国内并购与跨国并购的本质差异:国内并购是单一市场内的高效决策行为,买卖双方不存在制度、文化等核心壁垒,决策周期短、资源整合效率高;而跨国并购需跨越法律体系、文化差异等多重障碍,过往研究已证实,当某国出台严格气候规制后,其企业在全球并购市场的吸引力会明显下降,但国内市场却呈现完全反向的逻辑 —— 当地气候政策的落地反而会显著提高企业被并购的概率。
为破解气候政策 “内生性” 难题,确保研究结论的严谨性,团队选取美国分批次推进的气候适应计划政策(类似中国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作为外生政策冲击,该政策虽以提升气候适应能力为核心,但对碳排放减排也存在间接促进作用。在样本处理上,团队特意将研究范围限定于美国 “蓝色州”,并将样本区间截至于 2018 年,使 2020 年才受该政策影响的地区自然成为对照组,有效规避了政策与地区先天特征的内生关联问题,并购数据则全部源自美国 SEC 的权威记录,进一步保障了实证分析的可靠性。研究流程围绕两大核心阶段展开:第一阶段聚焦并购邀约环节,量化分析气候规制对企业收到并购邀约概率的影响;第二阶段延伸至并购后整合环节,探究交易的经济效益分配及企业长期价值重构路径。
核心研究发现显示,气候管制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成为并购标的的概率,受政策影响的企业,被并购邀约的概率相对样本均值上升 155%,绝对增幅达 3.1 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影响并非源于对财务脆弱、气候风险高暴露企业的 “被动收购”,而是集中于基本面强劲但因市场信息摩擦暂时被低估的 “中间型企业”—— 这类企业既没有弱到因气候冲击面临破产风险,也没有强到具备独立完成绿色转型的能力,市场对其气候适应潜力的判断存在分歧,进而导致暂时性价值低估,成为并购方的核心目标。从交易特征来看,此类并购多采用现金支付方式,且跨行业并购的宣告回报更为显著,这一现象表明并购市场正成为纠正气候政策引发的价值错配的关键机制。

研讨现场引发了与会学者与师生的热烈互动,大家围绕“气候适应与减排政策的协同效应”、“绿色专利对企业并购价值的影响”、“不同行业企业受气候政策的异质性反应”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倪教授团队的研究不仅填补了气候政策与国内并购市场关联研究的空白,更从实践层面为企业应对气候转型挑战提供了新思路——对于面临价值低估的中间型企业,并购可成为实现资源重组、提升气候适应能力的有效路径;对于并购方而言,气候政策带来的价值错配则孕育着优质投资机遇。在全球气候转型持续深化、国内气候政策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该研究成果为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引导企业制定科学的气候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与实践参考。
主讲人简介:
倪骁然,中央财经大学创新发展学院、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统计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等国内重要期刊和包括UTD24、FT50、ABS 3/4在内的国际学术期刊如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Journal of CorporateFinance、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Financial Management等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2017-2025年曾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