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项目名称:异质性服务业、内生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兼论人工智能及相关政策

负责人简介:彭道菊,金融学院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博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开放宏观、国际金融和中国经济。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结构转型下的经济增长路径和企业选择、气候变化中的公司决策、结构性货币政策以及中国制度的形成和影响。已在《中国社会科学》《金融研究》、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World Development、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编多篇学术著作,2020年优秀研究生导师。
项目简介:本研究完整构建中国经济结构向服务业转型过程中的典型事实、影响因素及其与创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全新的开放条件下允许异质性服务业和不同种类创新的多部门一般均衡内生结构转型模型,该模型融合内生增长的中间投入品种类扩张、通用技术创新和渐进技术创新、比较优势贸易模型以及异质性的高技能和低技能服务业,梳理创新、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的复杂关系,完整地探讨模型的增长路径、结构转型路径以及企业创新方向选择,为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提供理论基础。本项目将在新模型框架内对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研发政策等政策和外生变量冲击进行定量分析,并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高质量增长的政策选择建议。
项目类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
项目名称:外部冲击、跨境资本流动顺周期性与双支柱政策协调研究

负责人简介:宋佳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讲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开放宏观、跨境资本流动。研究成果发表于《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等学术期刊。
项目简介: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复杂多变的多源外部冲击是否会放大跨境资本流动的顺周期特征,影响我国的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从这一问题出发,本项目聚焦于外部冲击对跨境资本流动周期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框架的最优搭配。项目成果为深入理解多源外部冲击的影响提供经验事实和理论支撑,为建立健全双支柱调控框架提供政策参考。
项目类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项目名称: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流动人口家庭经济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负责人简介:廖毓,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家庭金融、应用微观计量经济学。主持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北京市教委科研计划一般项目。在China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项目简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使家庭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加,其中流动人口家庭经济风险问题尤为突出。在户籍制度深入改革背景下,本研究探讨流动人口家庭经济风险防范机制,为防范化解中国系统性风险提供建议和参考。
项目类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项目名称:数字平台生态促进女性灵活就业的机制与治理研究

负责人简介:彭嘉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讲师,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家庭金融,目前已在《管理世界》、《经济管理》、Economic Modelling、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项目简介:传统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壁垒与平台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灵活就业成为女性群体择业的重要方式。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规范平台企业用工,更好发挥平台经济促进就业作用”。为此,本课题将聚焦数字性别鸿沟这一核心问题,厘清数字平台生态对女性灵活就业行为与绩效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为优化平台治理体系和女性灵活就业环境提出理论与政策建议。
项目类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绿色金融试验区政策工具的经济脱碳效应、机制与对策研究

负责人简介:徐新扩,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政府人民建议特邀建议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绿色金融与企业减碳机制”学术创新团队负责人。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融工程专业。主要讲授《金融学》、《投资学》等课程,参编《投资学》、《固定收益证券》教材,主持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等教改课题,撰写多篇教改论文。主要研究兴趣为绿色金融、科技金融、资本市场,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包括Ecological Economics、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Journal of Multi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Energy Policy、Economics Letters、Finance Research Letters、《管理评论》、《国际金融研究》等国内外知名期刊。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北京市科协决策咨询课题重大研究课题、北京市教委社科规划项目等多个纵向和横向课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项目等。基于学术研究撰写多份研究专报和政策建议,获党和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1项。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优秀共产党员”、“高水平学术论文奖”、金融学院“科研标兵”等荣誉称号。
项目简介:推动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政策实践中的难点问题。然而,目前对经济脱碳这一重要而紧迫问题的关注仍显不足。金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血脉,在我国绿色金融实践中,凭借先行先试优势,2017年起设立的七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出台多项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政策工具,这些政策工具对于经济脱碳的影响如何亟待研究。本课题从现实效果、潜在机制和对策建议三方面研究绿色金融试验区政策工具的经济脱碳效应,以期为进一步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推动经济深度脱碳提供理论参考。
项目类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地缘政治风险冲击下企业国际供应链重构及资本跟随问题研究

负责人简介:陈奉先,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委青年拔尖人才,入选北京市国家治理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第六期)。兼任北京市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以及《国际金融研究》《金融评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十余杂志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跨境资本流动、外汇储备与汇率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在《经济科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国际金融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北京社科基金2项、北京市,出版著作2部,主编参编教材3部。曾获第九届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15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第3完成人)、校教学新秀奖和教学卓越奖(2018年,2023年)。
项目简介: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溢出迫使企业加快国际供应链重构步伐,并由此带动资本紧密跟随。面对地缘政治风险溢出,中国企业在国际供应网络中地位下降、扎堆集聚,叠加资本跟随带来的风险共振,导致供应链风险集中暴露。在此背景下,课题基于供应链效率与风险相平衡的视角,研究国际供应链“冲击—重构”过程中,系统重要性企业和行业应对冲击的脆弱性和重构的短视性问题,及资本跟随的“双刃剑”风险放大机制,寻找缓冲地缘政治风险、提升国际供应链重构质量的政策着力点,最终实现“稳外贸、稳外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