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人员名单:
专业 |
论文题目 |
金融学 |
住房公积金对中国家庭经济福利的影响 |
普惠金融与收入不平等——基于国别、地区和家庭视角 |
|
中国家庭数字化与共同富裕 |
答辩时间:5月20日 下午1:30
答辩地点:明辨楼419
学位论文题目:住房公积金对中国家庭经济福利的影响
1.学位论文简介: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住房公积金作为我国重要的住房保障制度,建立的目的就是保障居民住有所居,为保障我国居民住房提供有力支持。对于我国家庭的经济福利而言,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潜在影响尚不清晰。全面评估住房公积金对家庭经济福利的影响不仅关系到对当前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评价,也有助于厘清住房公积金影响家庭经济福利的作用机制,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改革完善和实现“为人民谋幸福”、“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从家庭消费、家庭财务脆弱性、家庭主观福利三方面评估了住房公积金对家庭经济福利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
第一,住房公积金显著促进了家庭消费,改善家庭消费结构。机制检验表明,住房公积金能够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缓解有房家庭流动性约束、提高有房家庭可支配收入,进而促进家庭消费。住房异质性分析表明,住房公积金对我国有房、首套房、有房有贷家庭消费的促进效用更大。此外,住房公积金显著提高了低人力资本、低物质资本以及中西部地区等相对弱势群体家庭的消费消费水平。第二,住房公积金显著缓解了家庭财务脆弱性,且对有房、首套房、有房有贷家庭财务脆弱性的缓解效用更强。作用渠道方面,本文发现家庭购房压力缓解是住房公积金制度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的重要原因。此外,住房公积金能够显著缓解低人力资本家庭、流动人口家庭以及中西部地区家庭财务脆弱性,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现我国居民共享繁荣目标。第三,住房公积金显著提升了家庭主观福利水平,且该效应对我国有房、首套房、有房有贷家庭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住房公积金制度为家庭提供了低成本住房融资方式,显著提高了家庭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概率并降低使用商业贷款的概率,有利于提高家庭购房概率提高和改善家庭消费结构,进而能够显著提高家庭主观福利。进一步讨论发现,住房公积金能够显著提升我国收入、消费、财富40分位数以下家庭、流动性约束家庭以及经济脆弱家庭等相对弱势群体主观福利水平,表明住房公积金制度具有包容性和普惠性。总体来看,本文为厘清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与家庭经济福利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与经验证据,可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2.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1]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主观福利效应[J].中国人口科学,2024,38(01):67-82.
[2] 住房公积金制度、强制性储蓄效应与中国家庭消费.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录用待刊.
[3] 指尖上的旅行:移动支付能否促进家庭旅游消费?[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4,45(02):2-8.
[4] 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旅游消费影响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2,38(08):91-94.
学位论文题目:普惠金融与收入不平等——基于国别、地区和家庭视角
1.学位论文简介: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如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缩小收入差距和促进共同富裕,亟待深入分析居民收入分配背后的原因和机制,找出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实路径,构建新时代中国收入分配的政策体系,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于国别、地区和家庭视角,本文评估了普惠金融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
第一,普惠金融能够显著降低国别层面收入不平等。宏观机制是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上升带动新注册企业数量增加、失业率下降,进而缩小收入差距。相较于其他国家,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上升对中低收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非OECD国家收入差距的积极影响更大。
第二,普惠金融能够显著降低地区层面收入不平等。就组群分解和要素分解而言,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内部收入分配、财产性收入分配的积极影响更大。中低收入群体从地区普惠金融发展中获益更多,进而优化收入分配。产品市场、要素市场、中介市场的发育同样有助于普惠金融发挥改善收入分配的功能。普惠金融收入分配效应在地理特征、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的区域之间存在异质性。
第三,普惠金融能够显著降低家庭层面收入不平等。微观机制是接受普惠金融服务提升家庭创业、非农就业概率,进而缓解收入相对剥夺。相较于其他家庭,接受普惠金融服务对中低人力资本、低社会资本、高健康风险、体制外就业、老年家庭收入相对剥夺的抑制作用更强。
2.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1] 普惠金融、收入差距与共同富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01):109-127.
[2] 数字鸿沟对中国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24(02):16-26.
学位论文题目:中国家庭数字化与共同富裕
1.学位论文简介: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创新与深入发展,中国数字化转型水平不断提高,数字要素逐渐渗透至家庭等经济主体,成为影响生产与生活的重要因素。数字化方式能有效打破时空阻隔,提高有限资源的普惠化水平。数字经济既能促进持续性、均衡性增长,又能助推共享式、普惠式发展,是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鉴于此,本文基于微观视角,深入研究家庭数字化与共同富裕。运用经典的经济学理论和有代表性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家庭数字化对中国家庭收入和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数字化能否促进共同富裕。在此基础上,从家庭重要经济行为出发,探究微观家庭数字化影响共同富裕的机制与原因。
本文主要有以下五点发现:(1)家庭数字化能显著提高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双向固定效应估计结果表明,家庭数字化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家庭收入提高36.82%,收入相对剥夺指数缩小0.13个单位。(2)数字化能促进家庭从事正规就业,提高女性劳动者就业的概率,推动非农就业,改善家庭就业结构,从而促进家庭收入提高和收入差距缩小。(3)数字化水平能改善家庭的金融知识,提高金融和经济信息获取程度,拓宽社交网络,从而有利于家庭收入提高,缩小收入差距。(4)数字化有利于家庭获得社会保障,提高家庭拥有商业保险的概率,进而有效分担家庭风险,增加家庭收入,减少收入差距。(5)家庭数字化水平提高能显著增加金融投资多样性,缓解金融排斥,良好的资产配置有利于提高家庭收入,缓解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本文不仅可以有效补充已有文献,也能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国共同富裕实现提供理论借鉴和可能思路。
2.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1] “数智”还是“数滞”:数字化转型与非农就业 [J].经济学动态, 2024,(02): 32-51.
[2] 数字化转型、信息搜寻与女性高质量就业 [J].财贸经济, 2023, 44 (07): 124-141.
[3]互联网金融与收入波动:来自中国家庭的证据[J].管理科学学报,2022, 25(09): 66-89.
[4]突破消费时空限制: 通勤时间、移动支付与家庭消费 [J].财经科学, 2022, (04): 92-105.
[5] 住房财富对中国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J].金融研究,2021,(02):114-132.
[6] 金融知识对互联网金融参与重要吗[J].财贸经济,2019,40(06):70-84.
[7] How does the market react to corporate philanthropic behavior?—Evidence from the COVID-19 pandemic shock[J]. 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 2021, 57(6): 1613-1627.
[8] Energy affordabili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China: Causal inference, heterogeneity,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disaster risk[J]. Energy Economics, 2024, 129: 10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