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公告(金融学)
答辩时间:2025年5月22日09:00
答辩地点:明辨楼304
答辩论文信息:
答 辩 委 员 会 成 员 |
姓 名 |
职 称 |
工作单位 |
在委员会中担任的职务 |
王茂斌 |
教授/博导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答辩主席 |
|
高杰英 |
教授/博导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答辩委员 |
|
祁敬宇 |
教授/博导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答辩委员 |
|
何婧 |
教授/博导 |
中国农业大学 |
答辩委员 |
|
顾雪松 |
教授/博导 |
北京林业大学 |
答辩委员 |
|
陈里璇 |
博士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答辩秘书 |
|
答 辩 学 生 |
姓名 |
专业 |
论文题目 |
导师 |
张少京 |
金融学 |
全球碳定价政策的碳减排及碳泄漏效应研究 |
徐新扩 |
|
刘静怡 |
金融学 |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定价研究 |
朱超 |
|
宋增禄 |
金融学 |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研究 |
徐新扩 |
姓名:张少京
学号:12021110009
学位论文题目: 全球碳定价政策的碳减排及碳泄漏效应研究
学位论文简介:
随着全球碳减排压力的不断加大,碳定价政策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碳定价政策旨在通过经济手段对温室气体排放设定价格,将外部减排成本内部化,从而激励控排主体减少碳排放。目前,全球主流的碳定价政策包括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简称“碳市场”)。然而,国内外学者就碳定价政策的碳减排有效性问题尚未达成一致结论。部分学者认为碳定价政策能够有效实现碳减排效应,而也有学者却认为碳定价政策在减少本国碳排放的同时,会促使碳排放进行跨区域转移,从而导致碳泄漏的发生并削弱碳减排政策的有效性。为此,有必要对全球碳定价政策的减排有效性问题开展进一步的考察。
本文基于2000—2021年全球95个国家的碳排放数据,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得出:第一,全球主要经济体碳市场的设立能够显著降低相应经济体碳排放水平的18.2% 左右,在考虑“污染天堂”效应的影响后,减排有效性依然存在。同时,本文发现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在不同经济体中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第二,全球主要经济体实施碳税政策能够显著减少碳排放,虽存在发达经济体向欠发达经济体碳泄漏的风险,但其减排有效性依然存在。尽管碳税政策在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数量和加大绿色资本投入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并未有效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数量的增加。第三,三种类型下的碳税和碳市场的“双试点”政策协同均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且缓解发达经济体向欠发达经济体产生碳泄漏的风险。环境规制力度对有助于碳定价“双试点”政策协同缓解碳泄漏风险。一国若环境规制力度越大、制度质量越高和绿色创新程度越高,发达经济体向欠发达经济体转移的碳泄漏风险就越小。
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徐新扩, 张少京. 全球碳市场的碳减排效应: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J]. 国际金融研究, 2025(5): 29-39
姓名:刘静怡
学号:12021110013
学位论文题目: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定价研究
学位论文简介:
随着经济发展动能的新旧转换和数字经济的范式转移,数字化转型逐渐成为企业适应新的经济业态的必然选择。自2015年数字经济白皮书初次发布以来,政府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与五年发展规划中不断强调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一系列的数字经济政策证明,数据要素正逐步获得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平等的地位,成为完备要素市场的新兴力量,其按贡献参与分配,并改变生产、消费、投资等多个基础领域。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10%,伴随位居全球第二的56.1万亿元的数字经济体量,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在此背景下,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资本市场表现的影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和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均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
本文聚焦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形成股票超额收益的路径过程,研究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众多改变如何最终体现到企业的资产价格中。本文基于股票市场的价值规律,从资源诅咒理论、创新理论和行为经济学理论角度分析数字化股票超额收益的形成来源,并借助因子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研究方法,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绩效评估提供来自资产定价的新视角。本文研究发现:第一,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产生了正的股票超额收益;第二,与轻资产企业相比,重资产企业在数字化超额收益上表现出明显的资源诅咒效应;第三,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数字专利创新显著提升了企业数字化超额收益。第四,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对数字化股票的偏好调节了企业数字化超额收益。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本文提出了三条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的政策建议和启示,
以期为实现高质量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益参考、全方位立体化分行业的精准施策提供准绳、为投资者的理性投资和合理决策提供依据。
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1)朱超, 刘静怡. 企业数字化能带来超额股票收益吗?——一个投资者数字偏好的视角[J]. 国际金融研究, 2024, (10): 74-86.
(2)刘静怡, 朱超, 易祯. 数字经济冲击下重资产企业的资源诅咒效应研究[J]. 管理学报, 录用待刊.
姓名:宋增禄
学号:12022110119
学位论文题目: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研究
学位论文简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仍同时面临空气污染治理与“双碳”目标的双重约束,协同推进减污降碳的难度压力凸显。绿色金融是建设绿水青山的推动力,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节能减排方面责无旁贷。2017年,我国在五省八地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该政策兼具市场型和命令型环境规制政策的特点。因此,探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能否以及如何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按照“特征事实—理论分析—宏观效应—微观效应—溢出效应”的逻辑思路,基于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协同作用搭建了研究框架,系统探讨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有助于充分发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中“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协同作用,建立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学术论文:
(1)Xu, X., Song, Z.*. National Forest City Policy and Urban Ecological Resilience: Evidence from 292 Cities in China[J]. Forests, 2024, 15(11): 1906.
(2)Xu, X., Song, Z., Lu, J.*. Green Finance Policy and Regional Air Pollution Control: A Two-Wheel Drive by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J].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s, 2025, 28(1): 2460151.
(3)徐新扩, 王丽君, 宋增禄*. 森林碳汇的碳资产价值评估方法[J]. 统计与决策, 2024(10): 34-39.
(4)徐新扩, 宋增禄*, 陆金晶.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促进城市碳减排——理论与实证分析[J].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4(04): 26-43.
(5)徐新扩,宋增禄. 研究报告《关于推进城市副中心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获得北京市委尹力书记的肯定性批示, 2024年4月1日.
科研项目:
(1)主持数字经济人才提升项目《数字赋能视角下绿色金融助推“双碳”目标实现的机制与效应研究》。
(2)主研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绿色金融推动京津冀县域碳减排的路径研究》。
(3)主研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绿色金融发展对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4)参与北京市国际金融学会研究课题《全球碳市场发展的碳减排效应、机制与政策比较研究》。
(5)参与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家庭成员经济话语权对商业保险购买决策的影响研究——基于家庭内部决策理论》。
(6)参与校级学术创新团队项目《绿色金融与企业减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