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主办的首都金融论坛第183期、论文研讨班第254期如期举行,师生通过线下形式参与本次研讨。本期论文研讨邀请到了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汪勇祥教授,他就“Spreading the Style: The Effect of Firm Leaders' Early Life Experiences on Employees'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这一会议主题,与学院师生进行了交流讨论。活动由金融学院副院长赵大萍主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吴卫星,金融学院何枫、张路、焦安琪等教师及硕博研究生参加。
汪勇祥认为公司领导者的生活经历塑造了他们的个人特质,不仅指导了他们自己对工作活动的偏好,也影响了员工的工作行为。通过对中国证券公司的详细数据(包括领导人的背景、员工的工作活动和表现)的研究发现公司董事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作为“下乡青年”的经历会使他们倾向于事实调查和实际核查,增加证券分析师对其关注的上市公司的实地访问。汪教授利用一系列董事长变动来证明同一分析师在领导层变动时的现场访问行为发生了变化,并利用现场访问会议记录的文本分析来区分分析师在寻求事实信息方面的努力。此外汪教授还根据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准确性,提供了分析师业绩变化的证据。因此得出结论,通过影响他人的行为,企业领导者的“风格”得以在组织内传播得更远。
在会议中,汪勇祥对由知青领导过的分析师的行为进行分析,发现他们更加重视事实核查,有更多的实地考察次数,因此也有更高的预测准确性。同时文章还对该类分析师的报告进行了文本分析,发现该类分析师在每次实地考察时问的问题更多,平均每个问题包含的单词更多,较非知青领导过的分析师而言,问的具体的、基础的问题高出23.4%,一般性问题少出7.1%。在进一步分析中发现受知青领导过的分析师会拥有更少的辞职率且更容易被评为明星分析师。
在交流环节,张路、何枫等与会师生讨论了如何排除其他历史重大事件对知青的影响,进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同时汪勇祥教授也讨论了在国外期刊中投稿时,如何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我国历史中发生的政治和经济事件,让他们能听懂、有兴趣,把中国故事讲出国门,把中国视角带向世界。本期研讨班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与会师生各叙己见,会议氛围轻松热烈,为师生们未来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主讲人简介:
汪勇祥,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实证公司金融、政治经济学、组织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和中国企业战略。目前担任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的副主编以及Review of Finance的副主编. 他的文章发表在顶尖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和管理学期刊,包括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Applied Economic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Management Science等杂志。汪勇祥教授于2010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系博士学位,本科硕士分别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和财金学院。曾任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副教授(终身教职)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校长讲席教授。
撰稿人:金融学院邹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