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9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主办的论文研讨班第267期如期举行,师生通过线下形式参与本次研讨。本期论文研讨邀请到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的吕琳老师。她就“气候政策、转型风险与宏观政策协调效应研究”这一会议主题,与学院师生进行了交流讨论。会议由田歌然老师主持,金融学院周晔、张萍、李雪、张路、王涧秋、焦安琪、李佳龙、宋佳馨等教师及多名硕博研究生参加。
吕琳在会议分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2021年指出:全球温度在未来二十年间不断上升。即使各国从今天开始大幅减少碳排放,全球变暖的总升温很可能在未来二十年内达到1.5℃左右。吕琳又分享了这一现象:2022年我国长江流域高温干旱,是自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平均强度最大的,与热浪相关的死亡人数达到破纪录的5.09万人。随后她指出,绿色转型既为新时代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加剧了经济金融部门可能面临的转型风险。
在研讨会中,吕琳对转型风险进行了阐释:气候政策、技术创新、市场情绪以及消费者偏好发生改变等影响企业和资产估值带来的经济或金融风险。并由转型风险这一概念,阐述转型风险来源于气候政策、技术创新、消费者偏好变化,其中包括碳税、结构性货币政策等。转型风险会带来棕色成本上升、企业价值缩水、金融不稳定等后果,而棕色贷款占比较高会导致银行资产缩水;“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占比较高会导致经济减速。在以往的研究中,转型风险传导的可能途径首先是碳税政策,棕色成本增加会减少棕色投资,导致棕色资产价格下降,进而导致银行资产状况受损、金融不稳定;其次是绿色信贷政策,棕色信贷减少也会使棕色投资减少,资产价格下降,进而导致棕色企业资产负债表受损,金融不稳定。此外,转型风险的应对措施在于绿色再贷款政策、体现宏观审慎特征的资产税和宏观审慎政策,这是由于银行持有的棕色资产比重大幅下降,并未导致侵蚀银行资产的现象。宏观审慎政策能显著减弱气候政策所导致的经济波动和金融不稳定。由此,吕老师通过构建包含碳排放环境外部性与金融摩擦因素的DSGE模型,考察了两类气候政策(碳税政策和绿色资产购买计划)对绿色转型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并基于此,进一步讨论了动态存款准备金政策与气候政策在化解转型风险方面的协调搭配效应。
最后吕琳就研究结果进行了展示:首先,碳税政策和绿色资产购买计划有助于减少碳排放,但同时会显著冲击棕色资产价格,影响金融稳定;其次,金融加速器机制会放大气候政策对棕色企业和绿色企业的异质性影响,提高绿色与棕色产出比,加快经济绿色转型进程;最后,运用纳入宏观审慎特征的动态存款准备金政策,有助于缓解气候政策对棕色企业的负向冲击,削弱转型风险的不利影响。
在交流环节,周晔、张萍、张路等与会师生对气候政策、转型风险等角度与吕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期研讨班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与会师生各叙己见,会议氛围轻松热烈,为师生们未来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撰稿人: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