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要求,本着“优势互补、重点推进、互利共赢”的原则,协同京津冀高校金融学科与专业优势、教学与科研优势、平台与校友优势,建立学科、专业、科研、人才、资源对接机制,开创京津冀金融协同研究新局面,京津冀10家高校决定发起设立“京津冀金融研究联盟”。“京津冀金融研究联盟”成立仪式暨“京津冀金融普惠报告发布会”18日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举行。会议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主办,诺信金融集团研究院、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协办。
成立仪式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助理戚聿东主持。联盟10家高校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河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金融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张幼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王传生教授隆重揭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尹志超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吴卫星教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谭小芬教授也出席揭牌仪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尹志超教授代表京津冀金融研究联盟成员发出如下倡议:第一、构建开放式研究平台,开展金融协同研究。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大金融理论与现实政策问题,开展科研协同攻关;建立金融研究的高端智库和开放式研究平台,为京津冀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第二、聚焦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共同服务社会。共同开展金融调查、调研,扎根现实,聚焦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模式创新,增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第三、推进金融人才培养校际合作,加强教师、学生、教学资源交流。聚集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领军人才,实现校际间教师互聘,优质师资共享;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协同开发与共享;促进学生的跨校交流与培养,开展行业卓越人才的选拔培养。第四、探索建设常态化的联盟交流机制。建立常态化的交流机制,每年不定期进行校际间交流,探寻经费、财务保障机制;联盟设立秘书处,负责协调校际交流活动。
会议同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京津冀金融普惠报告》。《京津冀金融普惠报告》从京津冀的金融普惠概况、金融普惠作用、家庭金融行为、金融普惠影响因素、金融普惠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对金融普惠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研究。报告显示:京津冀金融普惠发展不平衡;京津冀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巨大;金融普惠显著缩小京津冀家庭财富差距、家庭收入差距、家庭消费差距;金融普惠显著减少京津冀家庭贫困;显著降低京津冀家庭失业;促进京津冀家庭创业。
报告最后为京津冀金融普惠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第一,普及金融知识释放家庭金融需求。京津冀地区,金融知识提升1个单位,家庭金融普惠概率将上升26.5%。第二,增加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普惠供给。京津冀地区,社区附近金融机构数量增加1%,京津冀金融普惠将提高1%的概率。第三,推行金融普惠鼓励家庭创业。可通过增设ATM终端和金融网点、鼓励金融创新提高金融资源可得性、降低信贷门槛倾斜创业信贷、重视创业教育加大创业投资等途径鼓励家庭创业。
随后的论坛阶段,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张幼林做了《关于2016年上半年首都金融运行的回顾与思考》主题发言。
西南财经大学甘犁教授主题发言:《什么是中国经济、金融研究的国际前沿?》
中国人民大学李焰教授主题发言:《对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若干思考》
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杨德勇教授主题发言:《利用北京金融资源促进京津冀县域经济协同发展》
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主任王学龙教授主题发言:《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发展比较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视角》
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王重润教授主题发言:《京津冀城市商业银行研究》
日本中央大学唐成教授主题发言:《日本的家庭金融资产状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朱超教授做了主题发言:《北京市老年人口的金融排斥》
论坛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高杰英主持。会后,特邀嘉宾与联盟成员代表共同探讨“京津冀金融研究联盟”合作模式。
“京津冀金融研究联盟”对于探索金融研究协作的新路径、开创师资队伍建设交流新机制、创新高层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服务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